第(3/3)页 秋闱有主考官,自然也有监考官。 通常是一位主考,两位监考,主考的通常选择德高望重,有相当高的才学造诣的人来当,监考官则稍显逊色,不过最后的试卷,通常是三位考官联合判过卷子之后,再取中间值来给定名次,而最终的名次,通常还要给陛下看过之后,才会放榜。 按理来说,呈给陛下这种事,一般是做不得假的。 可是,提起手眼通天,一手遮天这回事,就连王银钏也要提一下自己的父亲王允。 试卷虽然交到三位考官手中密封,糊住名字之后判,可是即便是如此,仍旧能够作弊,比如提前透题,让专人写好到时候背过就好,即便是如此,他们甚至还能偷梁换柱,调换试卷。 当时薛温的试卷,便是被调换之后的,他们做的天衣无缝,即便薛温一口咬定,也被认为是满口胡言,无人在意。 不过这件事要冒很大的风险,稍有不慎,一旦被发现,可是死罪。 然而大抵是当时上天都不眷顾薛温,他的试卷虽说被调换了,经过细微的修改之后,原本一篇佳作,变作了一片废纸。 薛温后来伤心欲绝,生了好大一场病。 连带着他的老师阮青竹,也自请离职,一气之下,回了河阳老家。 王银钏今日的目标,正是阮青竹。 阮青竹原本是四品礼部侍郎,当时一本《青莲诗集》也曾因肖似太白文风轰动长安,后来成了礼部侍郎之后也不忘提拔后辈。薛温就是他的得意门生。 在此次科举考试中,十分赏识薛温。 原本认为以薛温的才学,即便是做不成状元,做个榜眼探也是没什么问题的。 可是才学终究抵不过黄金,薛温落榜,阮青竹一个小小的四品,自知无力与王允抗衡,便自请回乡,并说“永不踏进长安”。 如今的阮青竹,还是对弟子寄予厚望的严师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