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 高句丽王-《大唐可以更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但如果认为这是向高句丽宣战的讯号,则是荣留王高建成惊弓之鸟的想法。

    大唐初立,历经了隋末之乱,户籍人口从九百万户,骤降至二百万户,民生己是极度凋零,急需一个平稳的环境,让百姓们休养生息。

    又急于打通西域,重启丝绸之路,发展国内的经济贸易,敌对势力并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李世民此时那里会去想,要佂伐高句丽,前隋炀帝几次东征高句丽,惨痛的教训还不够吗?

    而十年之前的这一举动,却被荣留王高建术错误的理解,使其惧怕大唐的李世民,会像隋炀帝杨广一样,再次派大军攻伐高句丽,而是开始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,东北自扶余城,西南至海边,千有余里。

    此后,荣留王高建成便断绝了与唐朝的频繁交往。

    此次时隔十一年,再次派遣世子高恒,前往大唐进贡,朝拜天子,希望与大唐重修旧好。

    李世民虽然不满高句丽,在辽东边境上,修筑千里长城,将大唐视为敌人,但高句丽王主动派了世子前来朝贡,还是十分的高兴,并且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,回赠了世子高恒非常丰厚的赏赐。

    来而不往非礼也,大唐作为天朝上国,礼仪之邦,自然不能失了礼数。

    贞观十五年,李世民派遣职方郎中陈大德,以高句丽太子入唐朝贡,唐朝一方予以答劳为藉口,实为深入高句丽境内刺探情报。

    陈大德作为宗主国的使者,来到了高句丽的都城平壤城之后,高句丽的贵族阶层,对于大唐来的使臣,表示了十分的欢迎。

    高句丽的大对户渊盖苏文,更是三次亲临陈大德的下榻之处,奉上厚礼,极力的表示对大唐的尊敬,希望与大唐重修旧好。

    反倒是荣留王高建成,在接见陈大德的时候,令精兵强将身穿铠甲,排兵布阵进行操练,声势惊人。

    表面上,荣留王高建成的做法,似乎是在向陈大德表示,他对大唐使臣的重视,但又何偿没有向大唐示威的意思呢!

    其实这也怪不得荣留王高建武,荣留王一直都在警惕大唐,因此一直都在不断的修筑千里长城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