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与此同时。 御书房。 窗棂将午后的天光切割成细碎的菱形,洒在朱元璋刚批阅完的一摞奏章上。 他搁下朱笔,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角。 指尖还残留着墨锭与檀木混合的冷硬气息。 就在他准备起身活动一下筋骨时,一名秉笔太监轻手轻脚地趋近。 低声禀报了中书省传来的新鲜事…… “调了几个翰林院和六部的低品官?” “去他值房里……协助处理政务?” 朱元璋重复着这几个词,浓密的眉毛慢慢拧了起来。 他站起身,魁梧的身躯在御案后投下巨大的阴影。 缓步走到窗前,背着手,望着窗外萧索的冬景。 叶凡此举,着实出乎他的意料。 胡惟庸故意塞给他那些堆积如山的文书,他本就知晓的。 甚至,可说是他乐见其成的局面。 一方面,是想看看这年轻人被逼到墙角时的韧性和手段。 另一方面,也是借胡惟庸的手,给这把新出炉的刀再磨砺几分火气。 他预想过叶凡可能会焦头烂额,可能会去向胡惟庸服软求助,甚至可能硬着头皮独自苦熬! 却唯独没想到。 他会用上这么一招。 “找些七八品的小官来帮忙?” 朱元璋低声自语。 语气里带着浓浓的疑惑,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。 “他叶凡,哪儿来的这么大自信?” 在朱元璋看来,政务处理,尤其是中枢机要,绝非儿戏。 那些年轻官员,或许有些才学,但缺乏历练,不识轻重。 更不懂朝堂之上的波谲云诡。 让他们参与进来,不仅于效率无补,反而可能添乱,甚至泄露机密! 更重要的是,叶凡此举,隐隐有绕过中书省现有体系,另起炉灶的苗头。 这让他本能地感到一丝警惕! 叶凡,是他亲手提拔起来,用以搅动朝局,平衡淮西勋贵和胡惟庸一党的棋子。 但这枚棋子,若是不安分,想要自成格局,那就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围。 “自信过头,便是狂妄。” 朱元璋的眼中掠过一丝冷芒! 他需要的是能办事,听话的刀。 而不是可能伤及自身的双刃剑。 他沉默了片刻。 御书房内,只有炭火盆中偶尔传来的“噼啪”轻响。 空气仿佛凝滞,;带着山雨欲来的压抑。 终于,他转过身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只有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里,锐利的光一闪而逝。 他对着空荡荡的御书房角落,沉声唤道:“二虎。” 第(1/3)页